9月23日,温氏股份表示,含毛猪和鲜品在内,初步规划明年出栏肉猪1800万-2000万头,虽然会综合考虑未来行情变化适度调整出栏计划,但调整幅度不会很大。

然而前不久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报显示,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306.3亿元,同比下滑14.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4.98亿元,同比下滑16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31.52亿元,同比下滑174.75%。
对于本次业绩亏损的原因,温氏股份解释道:首先,报告期内,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生猪价格出现大幅度连续下跌,对养猪行业产生较大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468.73万头,毛猪销售均价23.33元/公斤,同比下降31.34%,加上饲料原料连续上涨推高养殖成本,公司肉猪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出现较大亏损。
温氏股份表示,公司上半年自繁苗肉猪养殖成本较高,属于阶段性的异常波动,主要是产能利用率较低分摊较高固定成本、防非投入增加、饲料原料成本增加、外购部分种猪导致自产猪苗成本较高等原因所致。待养猪业务生产秩序恢复后,公司成本将回归正常水平。
而且,温氏原计划今年年出栏3000万头生猪,前不久更改计划出栏为1100-1200万头,直接缩减了1900万头。
现有生产模式极具竞争力
对于投资者提出的温氏股份是否因投入成本、技术等问题而未选择“自繁自养”模式的疑问,温氏股份回应,养殖模式并不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每种模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成本控制水平关键受精细化管理能力、饲料营养配方能力、育种体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历史数据,温氏股份在现有生产模式下的肉猪养殖成本在行业中仍具有很高的竞争优势。
温氏股份指出,自身正从“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逐渐升级迭代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2018年到2020年,公司猪、鸡、鸭合作农户总数下降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合作农户单批饲养规模提升,进而生产效率提升,部分效率低的合作农户主动退出。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升级后的养殖小区按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建设,生产效率和效能都有很大提高,所以合作农户数量相应减少。
据统计,公司自建已竣工的养鸡养殖小区40-50个,养猪业务10-20个。温氏表示,公司会继续推进现代养殖小区的建设,而且近期变更了部分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部分种猪场项目为养猪养殖小区项目,涉及育肥产能达118万头。
公司根据种猪场、种鸡场和种鸭场等的产苗量开发合作农户。公司猪、鸡和鸭的合作农户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合作农户单批饲养规模提升,进而生产效率提升,同时也有部分效率低的合作农户主动退出等。公司一直在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当前“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正逐渐升级迭代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养殖小区按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建设,生产效率和效能都有很大提高,合作农户数量可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