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柑橘走出国门见闻
近日,5辆满载重庆忠县柑橘的跨境公路班车从忠县新生港口轰鸣出发,3天后,这批柑橘将出现在越南的超市货架上。这是忠县柑橘继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联运”方式出口新加坡之后,又一次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闯出新天地。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柑橘种植面积达36万亩,但过去因交通闭塞、标准缺失,果农“丰产愁销路、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持续多年。近年来,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条横跨山海、直抵东盟的“黄金通道”,一批批像忠县柑橘这样的产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目前,忠县柑橘累计出口东南亚超7000吨,带动2万农户增收。
忠县柑橘如何能在数千公里外的东南亚抢占“滩头阵地”,闯入当地市场?
“以前运到东南亚要20天,现在柑橘从树上到东南亚国家超市最快只需2天时间,连叶子都带着新鲜味!”忠县商务委干部杨密说,目前忠县柑橘出口已构建“陆海联运+跨境班车+航空直飞”立体物流体系。其中,陆海联运8天可直达新加坡,物流成本降至1元/公斤;开行的“忠县—东盟”跨境班车,让前往越南、缅甸的运输时间缩短至3天;与顺丰、邮政合作,由重庆江北机场直飞新加坡,全程仅需2天。以前出口柑橘到国外要跑十几个部门办手续,现在忠县与重庆、万州海关联动,建立“前置服务+智慧监管+关税减免”的绿色通道,不仅使通关时间压缩了一半,更促进忠县与东盟进出口额增长787.5%。
“黄金通道”助力忠县柑橘成功走出国门,也倒逼忠县柑橘产业提质升级,在生产标准上对标国际“硬杠杠”,打通质量“硬关卡”。
在忠县智能分拣车间,128个摄像头正给每个橙子做着360度体检。糖度、果径实时播报,溯源二维码秒变“国际通行证”。
“上午枝头摘,下午车间筛,明早就出海!”车间负责人周万良说,经过智能化分拣,柑橘标准化率达90%。
“以前种柑橘凭的是经验,现在依靠的是数据。”新立镇果农王德福的手机成了新农具,手机屏幕上弹窗不断——忠县柑橘产业大脑正把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实时向他推送,“现在种橙子要跟新加坡标准对表,数据达标才能卖出好价钱”。
近年来,忠县对标新加坡农粮兽医局标准,编制《忠县柑橘出口技术规程》,联合相关机构建成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县所有果园接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一果一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加工、运输全流程。在新加坡的超市里,忠县柑橘身价是国内市场的3倍,每公斤卖到65元人民币。
“忠县柑橘的品质比前两年更好了,在水果市场很受欢迎,我对其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作为忠县柑橘进入新加坡市场引路人之一的新加坡天赐粮源公司负责人林志强介绍,忠县已与新加坡金沙酒店、Cold Storage超市达成合作,推动柑橘进入120家零售终端。
从西部陆海新通道闯出去的不仅有柑橘,中国制造正组团闯关,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变成直通东盟的超级赛道。数据显示,今年1—4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3种主要运输组织方式共运输9.25万标箱、同比增长25%。